当好报告员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奉献余生
——长岭县东岭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郭桐树
我叫郭桐树,今年67岁。2002年从副乡长岗位上退下来后,开始担任东岭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到现在已经十八个年头了。
关工委给我们老同志搭建了发挥余热的平台,前些年,在这个平台上,我除了做好本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外,还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校给青少年演讲做报告。三县堡、集体、巨宝、太平山等乡镇,都找我去做过报告。每年十几场是少的,有人问我一共讲过多少场,从五十岁知天命,讲到现在,快六十八了,多少场真的没记住。我喜欢别人叫我“草根报告员”。去年9月份,在县关工委和教育局在二中大礼堂联合举办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上,800多人座无虚席,我的报告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之后不久,很多家长都说老郭讲的切合实际,听到后得到益处甚多,还有上教育局关工委找的。为此,县第四小学又把我请去在学校操场上做了一次1700多人参加的报告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老头,妙语连篇,实实在在,一口东北话,讲的都是切身体会。”这是报告场面传到网上后,很多学生家长的评价。
这一年我很荣幸,同时被县、市相关部门聘为家庭教育报告员。
开始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时,不知道怎么做青少年的思想工作,没嗑唠。我就和“五老”们一起学习,学法律、学党史,研究工作方式、方法。并结合东岭乡发生的实际案例给老同志讲解,二十世纪初东岭乡海丰村四社两个未成年人,一个16岁一个14岁,为了诈骗钱财勒死一个8岁小孩,一开始几天没破案,不知道是什么人干的,有人传言是犯罪团伙所为,一时间全乡都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有小孩子的人家更惶惶不可终日,后来破案了才知道是两个小孩子干的。于是,我把海丰村的杀人案用一、二、三、四、五概括:夺去一个孩子的性命,毁了两个孩子人生,破碎了三个好家庭,吓坏四邻不得安宁,“五老”普法势在必行。我对老同志说,咱们老同志抓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人生信念教育,要向中医治病一样,要治本、要“防重于治”。如果等到得了“肿瘤”到公安局、法院去“割”,那可就为时已晚了。咱们这些老同志的工作重点对象就是,有学不上的,耍钱打仗的,满屯横逛的,穷的没样的。全乡老同志200多人,去掉60多个病病秧秧的,还剩下咱们140多个身体健康的,咱们就每个人都行使一下自己的责任。帮助青少年,首先管好家里的,然后教育邻里的,最后帮教屯里的,我负责写宣讲稿领着报告员讲,要求找点时间,抽点空闲,常和青少年聊聊天,法也谈谈,理也谈谈,讲法纪,说道德,使青少年能珍惜幸福的今天,创造美好的明天。屯子里的问题青少年都是工作对象,要在关心上下功夫,政治上关心,挽救失足的;前途上关心,劝回失学的;致富上关心,帮助失望的;生活上关心,救助失控的。经常在一起交流使老同志们坚定了信心、提高了水平。
针对青少年人生目标不明确,生在福中不知福,法律观念淡薄等诸多问题,这些年我写了四十多篇演讲稿。演讲的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启迪教育性于一体,把道理讲深、讲透,讲到青少年的心理,把他们讲感动了,讲高兴了,只有这样心悦才能诚服。在讲到刻苦学习的时候,我对青少年们说:你们一个个五官端正、又白又胖、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男生斯文,女生高雅,这很好。但是要特别能吃苦,你们不要把苦字忘了,光剩下特别能吃就不行了。祖国希望你们不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聪慧的头脑,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和渊博的学识,要具有治家治国的本领,才能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在给同学们讲国歌的时候,我说:国歌提醒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永远都要有压力,永远都要有危机感,中华民族永远都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永远都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去应对巨大的困难。因为不可预知的灾难和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只有整个民族有压力、有危机感,永远的自强不息,我们的祖国才能永远强大。
我不但走村入校讲,只要有机会各种场合都讲,有时候做为嘉宾讲,有时候做为主持人讲。我喜欢编顺口溜,因为青少年乐意听,听一遍就能记住。不但自己讲,组织报告员讲,而且还让老同志们根据本屯青少年的实际情况,结合实例或者亲身的经历讲,效果很好,实践证明讲不讲真不一样。
我还请刑满释放的人员给青少年们讲,讲他们在大墙里铁窗内的监狱生活;讲他们在监狱里渴望看到蓝天、白云、红日,向往自由的心情;春天看不见绿叶,冬天看不到瑞雪;讲他们对自己犯罪的认识过程和悔之晚矣的感受;讲他们接受改造,重新做人的经历。 有个刑满释放的人员说:“咋地在墙外也比在墙里好啊,人要走正道啊!自由是最可贵的”。通过这么一讲,使青少年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公民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命运,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荣辱兴衰,甚至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幸福和苦难。
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在讲到祖国六十年的辉煌成就和家乡三十年变化的时候,我就给青少年看实物。我爱好收藏,而且种类很多,给青少年们看新中国各个时期的邮票,让他们看到了祖国变化的时代脚步。给青少年们看六、七十年代的生产小队和生产大队的账目,看那时的农民收入情况。当看到那时一个生产队年产粮食才一百多石,还不如现在他们一家的产量多。每年每人才吃三百多斤粮食的时候,都十分的感慨。青少年们在看到六、七十年代农村生产大队开出的介绍信存根时,才知道那时到县里木材也要到大队去开个介绍信,社员出门要证明你是什么成份。通过这么一看,使青少年们真正的感受到了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幸福。
我经常组织小青年到本乡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商贸经营大户家参加学习,使他们学到了艰苦创业的精神,学到了科技致富的本领,学到了经营企业的理念。知道了栽土豆时做到耐低温、喜光照、前期怕旱、后期怕涝;养殖业要讲究引进优良品种,防疫灭病,产、供、销一条龙;知道了开商店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很多小青年回去后就琢磨干了起来,现在东岭乡的种养和商贸大户比周边的几个乡镇都多,东岭街里就有300多家。
对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我就及时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和感情交流。在劝失学在家打架斗殴的几个孩子时,我对他们讲:50多年前,能上初中的学生比现在上大学的还少。那时候三个公社才设一所中学,每年才收110多新生,一班才考上三个。那时念书吃不饱,一天三顿高粱米饭。我这辈子第一次下饭馆就是念中学时,饿的实在受不了,到饭馆花5分钱,买了一碗高粱米饭,一问桌子上的酱油不要钱,我泡了半碗,吃得挺香,而且终生难忘。现在,国家给你们免学费书费,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可是你们不珍惜,你们不念书回家能干啥呀?一天满屯子乱窜,惹事生非的。你们不念书,没文化,谁家姑娘能嫁给一个不念书的文盲。这些年我和“五老”劝了多少个孩子复读已经记不清了,这些事是关工委的日常工作,碰上就管,管就必须管好是每个老同志的责任。
残疾户初永发一家6口人,4个哑巴,老太太还是个聋子,老头初永发70多岁一身毛病。大儿子是个哑巴,40多岁没成家。老儿子也是哑巴,又娶了个哑巴媳妇,还生个哑巴孩子那年10岁了。哑巴小俩口外出打工,哑巴孩子在家无人管,满屯惹是生非。我把这家的情况汇报到县关工委,县关工委的几位领导亲自到他家送去了救助金。还在乡民政助理那争取点救济款。初家又筹点款,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去上学,现在会写字了,出息不少。这孩子的老聋奶奶满屯子说,关工委太好了,能办实事。
东岭乡关工委组织健全,全乡能参加活动的“五老”有150多人,这些年我年年坚持,走村穿屯,分批次办班,向“五老”传达好上边的会议精神,调整好每年的工作重心,年年都安排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让“五老”觉得参与有意义,青少年觉得参与有收获,家长觉得孩子参与有必要。


这是在第四小学做报告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