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薪火相传 隔代无间 老骥伏枥 青春沐雨
敢为先,干为实,做“两学一创”的领路人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17-09-21

敢为先,干为实,做“两学一创”的领路人

——记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青年农民徐百军

 

徐百军,38岁。一个生在民乐,长在民乐,创业在民乐的青年农民。民乐村大棚蔬菜生产合作社社长,民乐科技园区技术员。

徐百军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很多人说一看看现在这张脸、这双手,就知道他仍是农民。是的,从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到后来被村里选中,跟随区里的农业专家学习农业技术,从去松原电大学习拿下大专学历到获得高级农技师的资格证书,从成为民乐村党支部委员,到今天的民乐大棚蔬菜生产合作社社长,所有这些人生经历让他理解了新时代青年农民要敢于创业的新内涵,亲历了大农业时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目睹了民乐经济诞生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他,实践着敢为先,干为实,做“两学一创”领路人的成功之路。

大家都知道,民乐科技园区是吉林省农业大学的教学实验示范基地之一,徐百军现在是这个园区的技术员。多年来,他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提高科技水平,突出园区特色、注重工作效果,通过园区培养青年农民。让园区成为青年创业基地,他是这样做的:

一是敢带头。2006年村里开始蔬菜大棚建设项目时,大多数农户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一是蔬菜大棚在民乐从来没人搞过,新东西不会种、所以号召几天,不见动静,只听议论;二是建大棚,投资大,虽说村里补一万元,但自己也得投入不少钱,搞不好就得赔上。三是有想干的,但是怕种出的菜不好卖,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

徐百军从外地考察得知,在一般的年景中,经营两亩地棚菜可以收入5万元,如果遇上好的年景,生产两茬棚菜,产量高、质量好,价格贵,效益更可观。于是,他家率先建了三个大棚,一家老少齐上阵,人手不够,就雇人。费用短缺就和亲戚朋友们串点。三个大棚当年建成,当年见效,收入了4万多元。他家里人也不太同意徐百军一下建三栋大棚,也怕赔了。但是考察之后他心里还是很有底的。尤其是2011年后,他区棚菜规模发展、全面铺开,把棚菜产业作为调整结构、促农增收的主攻方向之一,到2014年全村大棚总数达到230栋,面积600多亩,温室55栋,全村光大棚收入就达到了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民乐成了省内外闻名的棚菜生产村。

二是敢亮短。发展棚膜经济光有胆量那是不够的,强大的技术支撑才是民乐棚菜走得更远更好的坚强后盾。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徐百军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提出了挑战,而徐百军则是敢于亮短,迎难而上,不会咱就学。在家,他和区里的、市里的农业专家们学;走出去,他到棚膜经济发展成熟的地区取经。在这方面,村领导亲自带队,组织他们远的到山东寿光、长春绿园区参观学习,就近到新城乡的晨光、松江村去实地考察。聘请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每年举办30多场的培训,吉林农大先后有12位专家到过民乐,分品种、分学科进行讲解。邀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晨光、松江村的菜农来村上不定期讲课。利用农民电教室放光牒,由蔬菜合作社牵头组织种菜户,深入到各户联合检查评比,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些过程中,民乐村的棚菜生产技术日臻成熟完善,而徐百军也完成了自己生命历程中的又一次成长,拿到了高级农技师的资格证书,成为本乡本土的农技师,现在乡亲们谁家有什么技术难题基本上他都能就地解决。

三是敢尝鲜。民乐农业科技园区是吉林省农业大学的教学实验示范基地之一,绿色生态农业是民乐的发展方向,“协会+专家+合作社+农户”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已初具规模。从绿色谷子到“金塔”牌红鲜椒,再到“垦粘”1号特用玉米,每一个新品种的引进,徐百军都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就是所说的干为先,第一个试种,第一个示范,第一个推广。如今吉谷1号每公顷产量达到4600公斤, “金塔”牌红鲜椒,是民乐农工商总公司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每公顷可产4万斤, “垦粘”1号特用玉米,净收入是种普通玉米的2倍,深受农民欢迎,冷冻加工后远销大连、北京、重庆等各大城市。

园区这些主导产品,徐百军都是亲自试种,亲自管理,亲自推广,村民遇到难题,他都耐心讲解,现场指导。前几年“金塔”牌红鲜椒,出现了“烂尖子”,农民心里特别着急,他请教专家,找到了治病的方法。深入田间,指导农民给辣椒治病,很快把辣椒的病害控制住了,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辣椒上秋获得了丰收,农民都说:“咱们村有了自己的专家”。

实践使徐百军深深感到现有的知识还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他通过认真学习温室大棚的生产技术,瓜果蔬菜的栽培技术。为此,他亲自指导农民种植大棚蔬菜。现在,在村里投资60万元,成立了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每栋塑料大棚年纯收入1.6万多元。种植棚菜与种植玉米相比,农民感到可以提高收入七八倍以上,应了传统农谚:一亩田园十亩田。成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长效农业的经济增长点。民乐村、村民乐,农民高兴的说,半亩地的收入相当种4垧普通玉米的收入,还能创造100多工作岗位,拉动10多户运输户搞蔬菜运输和批发,农民从蔬菜大棚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在徐百军的带动下,全村的青年农民孙志利等,都发展棚菜生产,走上创业致富之路。徐百军也多次受到市、区、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今年又获得首届“宁江青年创业奖”。

现在很多在外发展不错的老同学都问徐百军,要不要离开家去外面发展,可能机会更多,徐百军告诉他们;“农业是我最熟知的领域,民乐这片土地是生我养我的家,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带领全村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松原市宁江区关工委供稿

上一篇:创业迈上了产业化之路

下一篇:宁江区关工委上半年少年乐园活动成效明显